Home » 媽媽手 » 媽媽手的成因與療法全解,你的手痛不再憂!

媽媽手的成因與療法全解,你的手痛不再憂!

媽媽手的成因與療法全解,你的手痛不再憂!

媽媽手,也稱為「腕隧道症候群」或「產後手部疾病」,是許多新手媽媽在生育後常見的一種手部不適症狀。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媽媽手的成因、症狀、治療辦法,以及如何自我療法,讓你擁有健康舒適的手部。

什麼是媽媽手?

媽媽手是一種由於手腕過度使用或壓迫導致的手部疼痛和不適。主要症狀包括手部的疼痛、麻痺、以及肌肉無力,尤其在手指的末端會感受到刺痛感和痲痹感。這常常影響日常生活及照顧寶寶的能力。

媽媽手的成因

  • 懷孕與分娩後的身體變化
  • 懷孕期間,體內的荷爾蒙變化會導致橡皮軟組織的增加,使得手腕的腱鞘腫脹。這使得手腕的腱道空間變小,導致手指出現痛感。

  • 長期重複動作
  • 照顧新生嬰兒時,媽媽經常需要做許多重複性動作,例如抱娃、餵奶以及推嬰兒車,這些動作會導致手腕過度使用,進而造成受傷和疼痛。

  • 姿勢不當
  • 平時的姿勢不正確,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時的手腕姿勢不良,會進一步壓迫手腕的神經,引起不適。

    媽媽手的症狀

  • 持續不適:長時間感受到手部了無生氣的疼痛,特別是在夜間或清晨起床時。
  • 麻痺感:手指特別是拇指、食指及中指會出現刺痛及麻木,像是有針在扎。
  • 力量減弱:難以握緊物件,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動作(如摺衣服、握手)都會覺得無力。
  • 治療方法與工具

  • 保守治療
  • 冰敷:用冰袋對患處進行冷敷,能減少腫脹和疼痛。每次15-20分鐘,一天多次。
  • 休息:減少手腕活動,讓手部有休息的時間,恢復受傷的組織。
  • 藥物療法
  • 可以使用非處方的止痛藥,如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以舒緩疼痛,但長期使用需謹慎諮詢醫生。

  • 物理治療
  • 聘請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制定康復計劃,包括特定的伸展運動、加強趾肚肌肉的運動等以促進血液循環。

  • 專業診治
  • 中醫針灸:針灸可刺激血液循環,減少腫脹和疼痛。
  • 西醫治療: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,建議尋求專業醫生,在必要情況下進行超聲波檢查或其他影像學評估。
  • 手部護具
  • 使用專用的手腕護具,可以穩定手腕位置,減少活動範圍,這對於那些長時間需要使用手部的媽媽特別有效。

    如何自我治療和舒緩

  • 避免重複性動作:如果需要攤開手掌或握緊某個持物的動作,記得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變換姿勢,給手腕休息的機會。
  • 適當的熱敷:在症狀減輕的情況下,可以熱敷舒緩手部,以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緊繃感。
  • 手部運動:逐步進行一些簡單的手部運動,例如握拳、伸展這樣的運動以增強手部的靈活度。同時注意自己的姿勢和手腕的放置。
  • 常見問答 (FAQ)

    Q1: 媽媽手能自我治療嗎?

    A1: 在早期階段,輕微的症狀可以透過休息、冰敷、保持正確姿勢等自我療法進行舒緩。但若持續數日沒有改善,建議尋求專業幫助。

    Q2: 媽媽手的症狀會自己好嗎?

    A2: 部分媽媽手病例會隨著時間改善,但若不加以處理,持續的疼痛可能導致病情加重,所以及早治療非常重要。

    Q3: 需要看醫生嗎?

    A3: 建議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,或是出現更加嚴重的不適感,最好到醫院就診,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。

    Q4: 中醫針灸對媽媽手有效嗎?

    A4: 許多人在接受針灸治療後感受到明顯的緩解,這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療法。

    在這篇文章中,希望能幫助你了解媽媽手的各種事情,從成因、症狀到治療方法都有詳細的講述,希望你能早日擺脫困擾,重拾健康美好的生活!

    You may also like...

    此網站提供的資料只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意見。有關個別病情的診斷及治療,請向專業醫生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