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手不治療會怎樣?揭開疼痛背後的真相!

媽媽手是什麼?
媽媽手,又叫作「腱鞘炎」,通過過度握持、彎曲和拉伸手部,導致手部肌肉和腱鞘發炎,通常影響的是拇指的基部。這種情況在需要頻繁使用手部的工作或活動中非常常見,如抱小孩、家庭工作等,被俗稱為「媽媽手」。
媽媽手的原因
過度使用手部
雖然「媽媽手」的名字來自於媽媽們日常的勞作,但其實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此病。長時間的重複動作,例如使用電腦、玩手機,或者進行家庭清潔等,都可能導致手部肌肉的疲勞和腱鞘的發炎。
年齡因素
隨著年齡的增長,手部的肌肉和韌帶會變得不那麼有彈性,這也使得一些人更容易罹患媽媽手。
其他健康問題
一些疾病,如風濕性關節炎、糖尿病或甲狀腺問題,也可能使人更容易出現媽媽手的症狀。
媽媽手的症狀
疼痛感
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手部的疼痛,尤其是在使用手部時,疼痛感會加劇。
腫脹和不適
有時候手部的腱鞘會腫脹,導致手指活動困難,甚至是一碰就會感到痛。
鬆弛的感覺
在某些情況下,患處會有一種鬆弛的感覺,讓人感到不安。
媽媽手不治療會怎樣?
如果打算「忍忍就好」,那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響:
症狀加重
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疼痛感會隨著時間而加重,甚至連安靜時也會感到不適。
限制日常活動
隨著病情惡化,手部的不適會導致日常活動變得困難,比如抱小孩或執行常規工作。
長期損害
如果長期不治療,炎症可能導致手部的絞痛,甚至發生永久性的關節或肌肉損傷。
心理影響
持續的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還可能導致焦慮和壓力,這對心理健康也會造成影響。
媽媽手該怎麼治療?
休息與冰敷
治療的第一步是給予手部足夠的休息,避免過度使用,配合冰敷來減輕腫脹和疼痛。
醫療治療
若症狀持續不退,可以考慮尋求專業醫療,如物理治療或藥物治療,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。
改變生活方式
改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比如使用正確的工作姿勢、選擇合適的工具等,可以有效預防媽媽手的再次發作。
常見問題解答(FAQ)
媽媽手的症狀有哪些?
媽媽手的主要症狀包括手部疼痛、腫脹和手指活動受限。
媽媽手需不需要看醫生?
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或影響到日常生活,建議儘早就醫。
媽媽手可以貼藥布嗎?
貼藥布可以幫助緩解疼痛,但不是治療的唯一方法,應結合其他治療手段。
媽媽手需要多久才會好?
根據個體差異,癒合的時間可能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,治療的早晚會影響恢復速度。
如何預防媽媽手?
適當的休息、改善工作姿勢、進行手部運動及適當拉伸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。
總之,對於媽媽手這種常見的健康問題,事前的預防措施及及時的治療非常重要。如果你出現相關症状,千萬不要輕視,及早尋求醫療幫助,才能早日恢復健康,享受生活!